近年來,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與老舊小區改造推進,電梯銷售市場呈現“增量與存量并行”的雙重特征,行業規模持續擴大,但競爭格局與需求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。
1. 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分層
新建住宅仍是電梯銷售的主要領域,尤其在一二線城市,超高層建筑與高級住宅項目對高速、智能電梯的需求激增,帶動大噸位、低噪音、節能型產品占比提升。與此同時,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成為新增長點,政策補貼(如北京、上海對單臺電梯高可補貼20-28萬元)推動市場快速釋放,但該領域更注重性價比與空間適應性,中小型電梯企業通過定制化方案搶占份額。此外,公共設施(地鐵、醫院、商場)的更新改造需求穩步增長,對電梯的耐用性、載重能力及應急功能提出更高要求。
2. 競爭格局“馬太效應”加劇
外資品牌(如奧的斯、通力、迅達)憑借技術積累與品牌溢價,在高級市場占據主導地位,其產品單價通常比國產電梯高20%-30%。而國內頭部企業(如康力、廣日、上海三菱)通過規?;a與本地化服務,在中低端市場形成優勢,并在智能電梯領域加速追趕。中小電梯廠商則陷入價格戰,部分企業通過降低配置或延長賬期維持生存,行業利潤率持續承壓。
3. 技術升級驅動產品迭代
智能化、綠色化成為行業關鍵詞。物聯網技術使電梯具備遠程監控、故障預警功能,降低維保成本;能量反饋裝置可將制動能量回收再利用,節能率達30%以上。此外,無接觸式呼梯、空氣凈化系統等健康功能在疫情后受到關注,成為高級項目的差異化賣點。
當前,電梯銷售市場正從“規模擴張”轉向“質量競爭”,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、服務優化與細分市場深耕,才能在存量博弈中突圍。